“防贫保险真是帮了大忙,紧日子缓过来了。”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农民刘强突发脑溢血,前后两次住院治疗,借了2万多元的外债。好在当地的防贫保险及时赔付,减轻了自付医疗费负担,将一家人从致贫的边缘拉了回来。
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保险不断发挥积极作用。产业保险,增强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底气;医疗保险,减轻了贫困群众看病负担;天气指数保险、“保险+期货”等新产品不断推出,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。初步统计,去年全国农险保费收入达672亿元,同比增长17.35%,提供的风险保障增加至3.8万亿元。
也应看到,我国的扶贫保险仍有短板待补。在基层走访中发现,一些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,一个主要原因是理赔手续复杂、赔付水平不高,农民觉得“不解渴”。对保险机构而言,贫困乡村大多位置偏远,推广保险成本高,农业生产风险大,容易“赔钱赚吆喝”。如何让扶贫保险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,还要多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。
首先,政策要继续加力。打赢脱贫攻坚战,要采取超常规举措,对于带贫、益贫能力强的保险机构或保险产品服务,应研究出台更给力的保费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,让保险机构轻装上阵,可持续地开展业务。对于发展脱贫产业的贫困户,也要加大保费补贴力度,尽量让他们不掏钱、少掏钱,扶上马,再送一程,真正让保险为他们脱贫致富保驾护航。
另外,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,保险机构也大有可为。比如,运用移动查勘、卫星定位等新技术,推广微信投保、网上理赔等业务办理模式,降低成本,让利于农;加快推广完全成本保险、收入保险、价格保险等更“解渴”“管饱”的产品,让保险在关键时刻真能“帮大忙”。在河南和山东,今年蒜农喜获丰收,让他们踏实的是,政府引导上了目标价格保险,每斤蒜薹价格低于2.65元时,保险公司给补齐,每亩最高可理赔1200元,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。
可见,要发挥好扶贫保险的作用,就要沉下去开发出更多接地气、受欢迎的产品,深耕“扩面、增品、提标”,真正保到“点”上、保到“根”上。这方面,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可供借鉴。一些保险机构深耕带贫作用明显的扶贫产业,推出覆盖面较广、保障水平较高的保险产品,地方财政加大奖补扶持力度,让产业链上的贫困户“应保尽保”,稳定增收。有的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合作推出防贫保险,确定参保人数规模,农民因疾病、意外或自然灾害可能致贫、返贫时,均可申请理赔。
收官之年,遇到疫情影响,脱贫攻坚难度更大、工作任务更重。要以更强力度推进保险扶贫,为农户稳定脱贫系牢安全带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0年06月05日 18 版)
(责编:杜燕飞、王醒)